| 
 | 
 
         
          |  |   
          | 
               
                | 
                     
                      |  国际前沿 |  
                    
                     
                      | 我国天然草原破坏严重(上) |   
                      | 关键字:草原   
                        
                        时间: 2004-12-07  点击率: 1374004 |   
                      | 摘 要: 我国是世界第二草原大国,天然草原占国土总面积的40%。作为我国陆地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草原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时至今日,我国草原呈快速消失之势,由此引发的生态灾难已引起人们愈来愈多的关注。 
 |   
                      | 我国是世界第二草原大国,天然草原占国土总面积的40%。作为我国陆地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草原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时至今日,我国草原呈快速消失之势,由此引发的生态灾难已引起人们愈来愈多的关注。 
 当一片片的草原被垦为耕地时,当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原面积迅猛扩张时,草原的生态屏障作用大为削弱,甚至沦为沙尘源头,我国作为草原大国的地位也随之大打折扣。不单从畜牧生产的角度,人们开始从生态安全角度思考如何保护草原。
 
 全国近1/5的耕地垦自草原
 深秋时节,记者穿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境内,路两边的农民正在收获着莜麦、土豆等作物。旁边“白音塔拉”的乡名告诉我们,这里曾是“富饶的草原”。在白音塔拉乡公路两旁,不时能看到“新建村”、“民建村”的村名。从这些村名中,就可以寻觅到从游牧到农耕屯垦的变迁。
 
 据资料介绍,自20世纪50年代起,4次草原大开荒,我国约有1930多万公顷优质草原被开垦,占目前全国草原总面积的近5%,全国现有耕地的18.2%源于草原。在最近于呼和浩特市召开的中国草学会六届二次会议和中国西部发展论坛会议上,众多与会专家估计,到目前为止,由草原开垦而来的耕地已占到全国耕地面积的1/5。
 
 2003年至2004年间,记者数度从大兴安岭林区穿越内蒙古草原,至黑河源头甘肃省祁连县境内和青海省境内采访,沿途所见所闻远出于专家估计。大兴安岭脚下的嫩江曾是森林和草原的分界线,嫩江流域曾分布着广袤的疏林草原,新中国成立后因过度开荒种地,不仅使大片的疏林草原垦为耕地,而且大兴安岭林缘也退缩了约200公里。
 
 目前,我国北方33.4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中,25.4%是因草原过度农垦引起的。专家指出,我国北方的47亿亩草原中,丰美的草原只剩下6亿亩,而这6亿亩草原目前还在被开垦。
 
 近九成天然草原已退化
 在中国近4亿公顷的天然草原中,目前约有90%的可利用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并且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退化。据中国草原学会名誉理事长、九三学社副主席洪绂曾介绍,有人测定在过去的5年内,我国北方干旱地区草地比过去减少5.49万平方公里,其中覆盖度在5%―20%的地区明显减少,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形势堪忧。
 
 中国草原学会理事长云锦凤说,上世纪90年代,北方12省(区)草地退化面积已占该区草地总面积的50.24%,草地退化形态由线状、点状退化发展到带状、片状退化阶段,退化程度不断加重,已有235.3万公顷草地成为沙漠化土地。同时,盐渍化大面积地发生于东北松嫩草原、内蒙古西部、新疆、甘肃、青海等干旱荒漠区、绿洲边缘和大水漫灌改良草地,目前面积已达930万公顷。
 
 据一些专家介绍,同上世纪50年代相比,我国草原产草量下降30%―50%。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