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届两岸三地生态保育与资源环境学术研讨会 
—— 山地生态保育与资源利用 
第一轮通知 
山地是一个生态复杂系统,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由于人口迅猛增加对资源需求量的扩张、粗放式经营对资源的简单利用和掠夺性开发对资源的破坏,导致了资源被损害和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沙漠化或盐碱化、泥石流、崩塌滑坡等灾害的发生相当频繁,且分布范围广、对生态环境危害大,常常给居民的生命财产和工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世界的山地面积约占全球陆地总表面积的22%,我国山地的面积达6.5×106k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67.7%。 
为了合理开发、保护和利用山地资源,开展山地生态保育与资源利用方面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到目前为止,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已经得到了许多单位和组织的重视与支持,我国两岸三地的科研院所和有关政府组织已举办了多次水土资源保育与生态环境建设学术研讨会。第一届是由香港中文大学资源与环境系主任林健枝教授、伍世良博士发起组织、于2000年在香港举办的。之后,在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下,又连续举办了5次:第二届在北京(2001年),第三届在台湾(2002年),第四届在香港(2003年),第五届在新疆(2004年),第六届在台湾(2005年),每次会议都有很大收获。 
第七届海峡两岸三地生态保育与资源环境学术研讨会订于2006年8月在西藏林芝农牧学院高原生态研究所举行,会议主题为“山地生态保育与资源利用”。大会期间将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和专家作专题报告并正式出版会议论文集,以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研讨来总结、交流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参会代表包括海峡两岸从事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水资源、环境管理、自然资源管理、环境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管理部门和企业界的人员。活动内容包括大会专题演讲、学术论文宣读与野外考察。 
作为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领导和大会筹备工作组负责人,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您能到号称西藏“小江南”的林芝参加这次会议。届时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让您度过一个愉快的时光,获得丰硕的成果。我们期望您的到来。 
  
祝身体健康! 工作顺利! 
  
第七届海峡两岸三地生态保育与资源环境学术研讨会筹备组 
  
组  长:方江平 博士,所长 
副组长:李忠魁 博士,副所长 
副组长:徐阿生 副研,副所长  
(一)   会议召集人: 
西藏农牧学院高原生态研究所   李忠魁 研究员 
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蔡强国研究员,刘高焕研究员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土地资源学系   卢光辉 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   伍世良 教授 
  
(二)   会议承办单位: 
西藏农牧学院高原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三)会议主要议题: 
l        脆弱生态系统保育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理论与技术 
l        荒漠化过程与荒漠生态环境演变的监测、预测和评估 
l        人类活动干扰下的环境演变与防灾减灾 
l        生态脆弱区土地规划与合理利用 
l        坡地改良利用与流域环境管理 
l        山地生态环境监测与资源利用的方法与技术 
l        高原生态系统 
  
(四)会期安排: 
8月10日:在西藏林芝农牧学院报道。 
8月11-12日:在西藏农牧学院召开学术研讨会。 
以下考察日程委托旅行社组织: 
8月13日:林芝地区考察,包括鲁郎林海、生态定位站、巨柏林、生态博物馆等 
8月14日:从林芝到拉萨市,沿途考察藏东南生态景观。 
8月15日-19日:拉萨市—日喀则市—扎什仑布寺—珠穆朗玛峰—拉萨市 
8月20日:拉萨市—那木错湖—拉萨市 
8月21日:离开西藏。 
  
(五)论文摘要征集: 
请于2006年5月31日之前将会议代表回执和论文详细摘要(800-1000字)E-mail送大会秘书处,请用A4排版。 
请于2006年7月15日以前将论文全文通过E-mail发给大会秘书处 
  
(六)关于第二轮通知: 
会议将于5月1日前发出第二轮通知,包括会议详细日程安排、赴会路线、野外考察事宜以及会议注册费、进藏签证费、考察费用等。 
  
(七)秘书处联系人: 
1、卢杰,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西藏林芝,八一镇,860000 
联系电话:0894-5822655;0894-5983051(小灵通) 
传真:0894-5821898      
电子邮件:tibetlj@163.com 
2、刘高焕、王雪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电话:010-64888959, 13901394603 电子邮件:wangxm@lreis.ac.cn,  liugh@lreis.ac.cn
  附件:参会回执及进藏须知            参会代表回执及注意事项.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