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大事记 |  
                    
                     
                      | 武汉植物所让水葫芦“戴罪立功” |   
                      | 关键字:null   
                        
                        时间: 2002-11-19  点击率: 208757 |   
                      | 摘 要:     水葫芦名列世界十大害草,又有“水上绿魔”的恶名,但中科院武汉植物所李伟博士正在想方设法,给它戴罪立功的机会:治理水体污染。 
 李伟向省科技厅申请一项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叫《城市湖泊水质修复与保持技术》,日前获准立项。在这项研究中,他所在的课题组准备筛选2-3种水生植物以研究城市湖泊水质修复与保持技术,水葫芦即被选中的一种水生植物。
 
 目前李伟正将植物所的污水沟作为实验地,以得到水葫芦治理水体污染的基本数据。如果该项研究所获得的技术比较成熟的话,可在适当时机在其他污染水体中推广应用。
 
 这种让“坏人”做“好事”的思路,李伟料到,必定有专家提出异议:成片的水葫芦覆盖水面,阻碍了光线对水体的穿透,压制了水底生物的生长,从而剥夺了其他水生物种的“生存权”;如果水葫芦不及时打捞上岸,又会腐烂变臭,重新污染水质。
 
 不过李伟认为,水葫芦的吸污能力在所有的水草中是最强的。在适宜条件下,一公顷水葫芦能将800人排放的氮、磷元素当天吸收掉,水葫芦还能从污水中除去镉、铅、汞、铊、银、钴、锶等重金属元素。
 
 物极必反。适量的水葫芦对水质净化是有利的,水葫芦疯长则有害水体生态平衡,关键是科学种植和规范管理。在水葫芦长到适当的时候就需要适时打捞,并通过发酵转化等后续技术将之转化利用,防止其腐烂造成的二次污染。
 
 |   
                      | null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