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国际前沿 |  
                    
                     
                      | 江大尝试克隆濒危鱼类  死亡中华鲟有望“重生” |   
                      | 关键字:中华鲟   
                        
                        时间: 2003-11-18  点击率: 209579 |   
                      | 摘 要: 长江日报讯(记者胡孙华 通讯员刘进 孙超) 2003-11-17 
 江汉大学不久将启动它的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濒危鱼类低温保存细胞克隆技术研究。
 
 我国鱼类克隆的知名专家、江汉大学教授余来宁13日介绍:如果成功,死亡的中华鲟也可通过这项技术获得“新生”。
 |   
                      | 现为江汉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的余来宁,主要从事鱼类细胞核移植、动物克隆等方面的研究。他发明的“不去核”移核方法,使移植手术简洁快速,手术时间缩短30%,存活率提高了20%。 
 在863高科技攻关中,曾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的余来宁将草鱼肝细胞移植于未受精卵中,于1995年首次获得草鱼体细胞克隆鱼。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每年成群结队向长江洄游,到宜宾一带和金沙江下段繁殖。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中华鲟极易受伤,重者出现死亡。余来宁即将展开的新研究,就是将濒危鱼类的体细胞低温保存起来,再进行克隆再生。
 
 余来宁介绍,该项目计划在2006年完成。目前最大的困难是实验材料不易得到,再就是核移植的成功率极低,几千次实验也许只能成功一两次。
 
 余来宁于2002年被江汉大学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学校为支持他搞科研,成立了江汉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并为他配备了实验室。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