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综合新闻 |  
                    
                     
                      | 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管理学术研讨会(6.20-6.22)预备通知 |   
                      | 关键字:鄱阳湖 生态系统 研讨会 江西 区域生态 重点实验室   
                        
                        时间: 2003-02-20  点击率: 1355984 |   
                      | 摘 要: 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管理学术研讨会(6.20-6.22)预备通知 
 会议时间:定于2003年6月20-22日
 地    点:江西省南昌市
 
 
 |   
                      | 一、会议背景 
 江西省生态学会是江西省生态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结合、依法成立的全省性、非营利性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团体。该学会成立于1988年2月,是江西省科协下属的一级学会。下设办公室及林业生态、农业生态、农垦生态、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等专业委员会及青年工作委员会。学会的挂靠单位是江西省科学院,学会办公室设在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该学会现有团体会员57个,个人会员468人(其中215人同为中国生态学会会员),他们是来自全省各地的生态学工作者、决策管理人员和企业家。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经验最丰富的非政府环保机构,在100多个国家从事环境保护工作。WWF的使命是遏制地球自然环境的恶化,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WWF长江项目自2000年起,与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等机构合作,开展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江西省区域生态过程与信息重点实验室是2002年经江西省科技厅批准成立的省级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是依托中国科学院-江西省千烟洲红壤丘陵开发试验站,面向江西省高校与学术机构开放的生态学研究、试验与示范基地。
 
 鄱阳湖流域是指鄱阳湖及赣江、修水、信江、饶河、抚河等构成的完整流域,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97.4%。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国际重要湿地,对长江水资源供给和洪水控制具有重要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西省开始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等工作,生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当然,目前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管理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
 
 为了系统总结江西省(特别是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经验,进一步推动江西省的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江西省生态学会、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江西省区域生态过程与信息重点实验室共同发起并主办本次“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管理”学术研讨会。江西省科协学会部和国际部对这次学术研讨会极为重视,并表示将给予支持。江西省科学院作为学会的挂靠单位,也将为本次会议的举行提供良好的条件。
 
 敬请各会员单位积极组织广大会员以及生态学研究和管理工作者撰写论文并参加学术研讨会。江西省生态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候选人理应到会。
 
 
 
 二、会议时间与地点
 
 会议时间定于2003年6月20-22日,地点:江西省南昌市(具体地点安排见正式通知)
 
 
 
 三、会议主要议题与日程初步安排
 
 会议主题: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管理
 
 会议具体内容如下:
 
 ⑴ 学术交流 (时间一天半)
 
 *        国内外生态学进展
 
 *        生态系统综合管理
 
 *        生态过程与信息
 
 *        生态系统价值评估
 
 *        自然保护与政府管理
 
 *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政策与手段
 
 *        其他生态学问题
 
 ⑵ 事务性会议(时间半天)
 
 *        江西省生态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听取并审议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以及修改学会章程,选举第三届理事会。
 
 *        世界自然基金会邀请专家会议。讨论鄱阳湖流域管理前期工作回顾与后续工作安排。
 
 *        江西省重点生态信息过程重点实验室首届学术委员会会议。讨论重点实验室章程与管理办法,学科定位与学术方向等。
 
 ⑶ 野外生态考察 (自选自费项目,时间一天,地点另定)
 
 
 
 四、论文征集要求
 
 ⑴ 论文务须论点明确、文字精练、数据可靠。论文(包括图、表、中英文摘要和参考文献)一般不超过6000字,中文摘要在400字左右,并相应译成英文,关键词3-8个。来稿一律要求同时提供计算机打印稿(一式两份)和电子文稿(Microsoft Word 6.0或Adobe PageMaker 6.0以上版本格式均可)。
 
 ⑵ 论文格式:题目不超过30字。英文稿件须附中文摘要。版式为A4,四周边缘宽25mm, 行间距1倍。单栏排版。字体:宋体。题目字号18号,标题控制在4级以内,分别为14、13、12、11号字(第四级用粗体)。正文字号为11号。参考文献以拼音(英文字母)为序。英文姓在前面,名可用缩写。
 
 ⑶ 文中计量单位的使用书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未公开发表的当页脚注表示。
 
 ⑷ 文责自负,文稿涉及保密等方面问题,请作者自行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来稿请附作者简介一份(内容包括出生年月、性别、职务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等),并告知联系电话和电子信箱地址。
 
 ⑸ 参加会议交流的优秀论文将推荐到《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或《江西科学》上刊登。
 
 ⑹ 为了方便广大生态学研究和管理工作者参加研讨会,也可仅提交论文摘要或不拘于上述要求的全文,参加学术交流。
 
 ⑺ 征文截止日期:2003年3月31日前须报论文题目或摘要;5月15日前提交全文;最好是发电子邮件至:nhdai@sohu.com;biology@jxas.ac.cn;正式通知5月中旬发出。
 
 
 
 五、参加者资格与费用
 
 ⑴ 凡从事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研究、流域生态系统管理者均可报名参加。
 
 ⑵ 费用:交通食宿费用自理。会务资料费300元,野外生态考察费300元左右(自选)。
 
 
 
 六、会议组织委员会
 
 主任:
 
 李文华  中国科学院 院士、中国生态学会 理事长
 
 江西省区域生态过程与信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主任
 
 副主任:
 
 金志农  江西省科学院 副院长、研究员
 
 委员:
 
 周  青  江西省科技厅 副厅长
 
 邵先国  江西省环境保护局 副局长
 
 刘琪景  江西省区域生态过程与信息重点实验室 主任
 
 中国科学院-江西省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 站长、研究员
 
 梁海棠  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江项目 主任
 
 黎  健  江西省气象局 副局长、高级工程师
 
 王小鸿  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主任、高级农艺师
 
 冯启旭  江西省科学院 研究员
 
 叶居新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 教授
 
 谭晦如  江西省科学院科技信息中心 研究员
 
 刘信中  江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 总工、教授级高工
 
 秘书组:
 
 戴年华  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 副所长、研究员
 
 江西省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主任
 
 牛德奎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 副院长、教授
 
 鄢帮有  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副主任
 
 俞东波  江西省林业厅科学技术与国际合作处 处长
 
 刘  影  江西省-江西师范大学国土开发整治研究所 副所长
 
 李海涛  中国科学院-江西省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 副研究员、博士
 
 范志刚  江西省环境保护局自然生态处
 
 曹唯民  江西省科技厅农村与社会发展处
 
 于秀波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流域管理课题组 协调员、博士
 
 七、通讯联络
 
 联系人:戴年华、郭雄昌、刘卓荣
 
 学会地址:南昌市上坊路108号省科学院科研大楼513室     邮政编码:330029
 
 咨询电话:0791-8177942、8175720、8177261            传真:0791-8177174、8177149
 
 电子信箱:nhdai@sohu.com;biology@jxas.ac.cn
 江西省生态学会、世界自然基金会、江西省区域生态过程与信息重点实验室
 
 (代章)
 
 2003年2月9日
 
 请张贴、宣传
 
 江西省生态学会等“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管理”学术研讨会
 回执(每人一份,可复制;务须在2003年3月31日前寄回)
 姓名
 性别
 职务/职称
 工作单位
 电话
 传真
 邮码
 Email地址
 我愿意提交会议论文,是   否    题目是:
 我需要代为安排住宿,是   否
 我愿意参加野外生态考察:是   否
 对会议的意见与建议: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