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站刘立超研究员参加中日合作项目,进行沙尘气溶胶理化特征研究,并积极配合研究所下一步的合作项目申请工作,接待到所访问的日本气象研究所科研人员。
2. 我站王新平研究员受中科院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奖学金资助,于 2006 年 12 月至 2007 年 5 月去美国内华达大学高访, 参与干旱环境土壤水分、溶质迁移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工作。与挪威沙漠治理研究所合作,进行“应用超细黏土改良沙漠土壤提高生产力”项目的研究。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意大利巴西里卡他大学合作。进行“干旱环境土壤水分、溶质迁移的试验与数值模拟”项目的研究。
3. 李新荣研究员于2007年9月16-25日,应俄罗斯科学院的邀请,参加了俄罗斯科学院举办的“俄罗斯-中国年”高层环境问题论坛,并做了题为“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of China”的论坛报告。
4. 李新荣研究员于2007年12月5-8日,应蒙古国科学院的邀请访问了蒙古科学院地理生态所、植物研究所、地质与矿产资源所和畜牧研究所,就蒙古与我国内蒙草场沙化问题与各研究所进行了交流。李新荣研究员指导的蒙古国博士后Dr. Akhmadi Khaulanbek今年在沙坡头站按期完成了自己的博士后研究工作。
5. 由李新荣研究员所带领的沙坡头站6位博士参加了2007年5月22-26日在北京召开的国际生态学峰会Eco Summit 2007, 并做了相关报告,见论文统计表。
6. 在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性项目“中国北方沙漠化带降水的有效性与植被的适应性研究” (KZCX2-YW-431 )支持下,7月9—29日我站王新平研究员和张志山助理研究员参加了我国北方沙漠化带综合考察活动。考察了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巴丹吉林和腾格里四大沙漠,毛乌素、科尔沁、浑善达克和呼伦贝尔四大沙地。途径策勒、阜康、吐鲁番沙生植物园、临泽、民勤、沙坡头、鄂尔多斯、浑善达克、奈曼、内蒙古、呼伦贝尔11个站点,行程约5000公里。其目的是考察我国北方沙漠化带的气候、植被、土壤及水分条件,了解各站点的研究条件和研究进展,便于实现项目的联网研究。考察后达到的共识1)联网研究必要而且可行;2)各所对站的定位有差异;3)科学院的站在软、硬件设施以及研究水平显著高于非科学院的站,内部有差异;4)我国沙漠化形势不容乐观,仍然是“局部恢复、全面退化”的格局。最后各自提出了研究计划。
2007年5月21~24日,我站职工张志山、何明珠博士参加了CERN和中国海外生态者学会共同举办的“中国生态大讲堂-生态学未来之展望(EcoVision)”培训班,并获得结业证书。
2007年8月,张志山博士在中科院地理所参加“国际长期生态学研讨会”。
2007年5月,我站博士研究生谭会娟、贾荣亮、李小军、苏延桂参加了“第四届现代生态学讲座“学术会议。 2007年9月我站博士研究生谭会娟参加了“国家生态网络台站长期观测及数据信息建设项目交流会”。 2007年11月我站职工贾晓红、李小军博士参加了CERN土壤监测培训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