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中国生态大讲堂
中国生态大讲堂:刘纪远先生阐述当代中国的土地利用变化
时间: 2006-03-20  点击率: 146114

¨        中国当前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刘纪远研究员分别从LUCC类型特征和LUCC区域特征两方面阐述了中国当前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类型特征方面:20世纪90年代,全国耕地总面积呈北增南减、总量增加的趋势,增量主要来自对北方草地和林地的开垦;林业用地面积呈现总体减少的趋势,减少的林地主要分布于传统林区,南方水热充沛区造林效果明显;中国城乡建设用地整体上表现为持续扩张的态势, 90年代后5年总体增速减缓,西部增速加快。

区域特征方面:东部(包括黄淮海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及四川盆地城乡建设用地显著扩张,而占用的主要为优质耕地;东北山区和内蒙古东部地区以林地和草地的开垦为显著特点;东北平原区以旱地、水田的相互转换为主;华北山地、黄土高原区及秦岭山区草地开垦、退耕还林还草及撂荒并存;东南、华南丘陵区植树造林成效显著,林地面积明显扩大;华中湖泊密集地区退田还湖的特征明显;华中丘陵区毁林与造林同时存在;四川盆地周边山地、贵州及云南西部山区林地减少,云南中部地区以退耕还林还草和草地向林地的转换为主要特点。总体上西南地区以林地的变化为主要特征;西北干旱与绿洲农业区传统绿洲边缘部分土地被开垦为耕地,同时部分绿洲内原有耕地撂荒;青藏高原区在此期间变化较小,主要表现为水域的微弱变化。

¨        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驱动力

刘纪远研究员强调了驱动力分析方面的一个新变化和一个前提性问题,即,关于间接驱动力的称谓方面,目前已经倾向于称之为“基本驱动力”;而驱动力分析很重要的前提在于对土地利用变化区划的研究,驱动力分析应该针对于区划单元进行。

中国当前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驱动力:

Ø        耕地

90年代前5年,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为城镇化建设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促进了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形成开发区热房地产热的强劲势头,导致了耕地的大量流失。90年代后5年,《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和《土地管理法》的修订与生效,对于保护耕地资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传统农区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北方地区气候变暖导致积温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牧草地资源的开垦。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当地农牧民和外来投资者通过垦殖草原获益的行为迅速增温,导致耕地面积持续增加。在东北地区,受比较利益的驱动(稻谷的亩均收益高于其它旱作作物),在引进新的耐寒稻种和其他技术保障的前提下,大面积旱地转为水田;与此同时,局部区域也因降水变率大及劳动力不足的影响,出现了将水田转为旱地的现象。

Ø  林地

林地的动态变化是不同地区植树造林和各类林地采伐及开垦两个进程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林地的砍伐与农耕区的扩大主要位于林区的边缘地带,如在东北林区,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山区河谷、沟谷、坡地及丘陵岗地等水热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林地被开垦为耕地;在东南丘陵农田与林地交错区、西南林区等有明显的森林砍伐现象。

造成林地面积减少的另一个原因是过量采伐和乱砍滥伐。我国森林资源的变化与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经营管护不当,或某些政策失误等原因,森林资源过量消耗,部分地区由于造林资金不足,造林成效不高,采伐与培育失衡,使林地减少。林业投入长期不足,税费过重。部分林区林业改革滞后,重采轻育。一些人为了个人或局部的经济利益,乱砍滥伐,造成林地减少。部分地区的林地面积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启动,以及19988月至20001月,国家明确要求禁止毁林开垦、毁林采种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牧、还湖等政策的影响,我国局部地区的过量采伐和乱砍滥伐以及毁林开垦等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止,东南沿海各省份大规模造林。在这期间广东省率先消灭了荒山,福建、浙江、江西等东南部沿海省份也开始了大规模的造林活动,造林效果明显。

Ø  草地

草地面积减少是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北方积温水平的升高,使北方地区光热资源符合农作物生长的地区草地被大量开垦,导致了草地面积的持续减少。传统的牧区,尤其是我国北部和西北部一些重要的畜产品基地,当地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以及市场对畜产品需求增长的拉动,载畜量超过载畜能力。过牧导致了草场的破坏,使得我国天然优良草场的面积锐减。20世纪90年代后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保护草地资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是一项持续的工程,从退耕到还林和还草乃至后期的护林与护草都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与财力。在一些地区,尤其是一些生态脆弱区,退耕后实现真正的还林与还草还需要持续的努力。

Ø  城乡建设用地

90年代前5年,由于受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沿海地区在外资引入、经济技术开发区、房地产热等的影响下,城镇周围的农村发展速度很快,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展较快。在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区和珠江三角洲,城镇面积的扩展十分明显,较高的人口密度、较好基础设施水平连同较为平坦的地势为区域城市化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90年代后5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吸纳了大量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流入西部,推动了当地的城市化进程,使得西部地区城镇扩展速度超过了东部地区。

文件下载:
生态大讲堂LUCC.pdf
中国生态大讲堂照片集锦.doc
文章分页: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
暂时没有相关文章!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