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刘世荣,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森林生态学领域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垮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曾取得过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获第四届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主编或参编的学术专著有8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现任国际林业研究联盟组织(IUFRO)执委和森林与水研究工作组副协调员。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长期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CFERN暖温带河南宝天曼森林生态定位站站长,中国科学院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开放研究站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鼎湖山森林生态站客座研究员。
长期从事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涉及生产力生态学、养分循环、生态水文学和全球变化对森林影响机制等方面研究。近年来,还从事天然林生态系统保育恢复与空间经营的研究。
报告内容摘要:
本报告从水的自然属性出发,阐述了生态水文过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主要表现了时间动态变化特征、空间变化的异质性和生态水文过程耦合变化的非线性。综述国内外近一个世纪以来配对集水区的研究结果表明,森林与径流关系呈现一致性和复杂性。国际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美国COWEETA水文站的小流域配对集水区的研究经验表明,开展生态水文过程的长期观测十分必要,建立数据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机制以及积累高质量连续观测数据的至关重要。配对小集水区试验是国际上公认的一种可靠并可验证的有效研究方法,但配对小集水区试验结果尚不能直接推绎和解释大流域景观尺度的生态水文过程。为有效地应对大尺度的自然和人为干扰、土地利用管理和森林资源经营对集水区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实施集水区可持续管理,急需开展大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观测研究与发展大尺度生态水文过程的分析模拟方法,这也是当今国际生态水文学发展的重要趋势。研究集水区大尺度生态水文过程研究,必须综合考虑森林植被、气候、径流与其它过程(土壤变化和自然与人为干扰等)的相互作用和尺度效应,应把配对小集水区的试验与其它对过程的研究(同位素,GIS等技术)结合起来。
(CERN综合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