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综合新闻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凝练重点 民主决策 精心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关键字:规划   时间: 2004-04-27  点击率: 1041899
  摘 要: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凝练重点 民主决策 精心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部秘书长、科技部新闻发言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战略研究组组长石定环访谈录
党的十六大以后,为加强我国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综合实力,以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国家抓紧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制定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事关国家发展大计,也是广大公众十分关心的国家大事。本刊记者就此热点问题对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部秘书长、科技部新闻发言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战略研究组组长石定环进行了专题采访。


记者:据了解,在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国家有关部委即着手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并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在这里,首先请您介绍一下,目前规划制定工作进展的概况。


石定环: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务院把这项工作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本届政府要着力抓好的一件大事。2003年6月,国务院专门成立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温家宝总理亲自挂帅,担任规划领导小组组长,陈至立国务委员担任副组长,23个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规划工作。


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经各有关部门协商,2003年6月18日成立了由11个部门组成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了规划办公室的工作制度,确定了办公室下设各工作组的具体职责分工和人员安排。在规划领导小组的强有力领导下,规划的第一阶段是进行战略研究,围绕科技发展的宏观战略、重大任务和政策与环境等三个部分,确定了20项专题研究,从去年8月开始全面展开。参加研究的人员汇集了我国科技界、经济界、教育界、企业界、社科界和管理界的一大批精英,研究队伍达到空前规模,骨干研究人员总数达到1050人,还有1000名左右专家作为非骨干研究人员也参与了专题研究。目前规划的战略研究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记者:在战略研究的基础上,对重大科技专项的遴选与论证工作也已开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0多年中,国家先后制定过七次科技发展规划,这些规划对我国科技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进入新世纪后,国家又着手制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您认为这次规划的制定具有哪些时代特征?


石定环: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我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制定新时期的科技发展规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首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科技发展的迫切需求,是制定新时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基本出发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我国GDP到2020年要实现比2000年翻两番,经济总量将可能进入世界前三位。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保持经济总量的持续健康增长,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科学进步与创新为主要动力,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有效解决能源供应、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约束,解决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产业格局。因此,制定新时期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必须站在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高度,统筹考虑,全面规划。


第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对我国科技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已进入了一个最为活跃的变动时期,新的主导技术结构以及新的技术经济模式正在迅速形成。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国家安全的主导力量,科技竞争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各国政府纷纷调整其发展战略,把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当作其基本国策之一。目前,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科技竞争力较弱。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度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加快发展科技事业,提高科技竞争力。


第三,科技自身发展的新趋势迫使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做出前瞻性的部署。21世纪,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纳米与新材料技术以及认知科学等新兴领域的诸多技术将有机结合,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将日益增强,科技发展正在孕育着历史性的重大突破,面临质的飞跃,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许多国家的政府在相应领域进行了重点部署,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战略工程,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根据科技自身的发展规律,在总体布局和发展方向上做出战略性、前瞻性的部署。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行调整设计和部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国家科技活动结构和方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制定和实施国家科技规划,必须处理好市场机制与国家意志的关系,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高度,对科技创新的宏观环境、宏观管理体系、重大突破性领域的技术与产业发展、创新基地与人才队伍建设等进行科学的规划与部署,并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力量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科技资源,以提高我国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为科技发展提供强大的制度创新动力。


制定新时期科技发展规划,确定正确的科技发展指导方针和重大战略目标,也是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公众的科学认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全面提升国民科技素质的重要举措。


记者:正如您谈到的,这次制定的“规划”关系到我国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影响到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甚至对未来15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科技发展布局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都会带来深远影响。为使规划不负这一重大使命,您们在规划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中是按什么指导思想进行工作的?


石定环:未来20年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必须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迅速提升我国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有效支撑“小康”目标的实现,为实现第三步国家战略目标奠定基础,是研究制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基本出发点和着力点。本次规划的制定,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根本指导思想,突出“以人为本”的科技发展观,从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高度进行总体设计和统筹安排。要在全面分析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综合因素发展变化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对科技总体需求,提出我国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和重点目标,形成统筹、发展、军民结合的总体规划。特别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国家目标。科技规划必须明确国家目标,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为主线,从总体上解决科技发展的布局、体制和机制问题,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科技发展体系。


2.突出战略重点。科技规划应放眼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全局,牢牢抓住科技中长期发展的战略重点,突出解决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等重大关键问题,避免将国家科技规划变成部门计划的简单叠加、面面俱到,而要做到精心选择、突出重点。


3.强调科技前瞻。科技规划必须着眼于未来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从世界众多科技发展前沿中,准确把握和提出具有重大方向性的科学技术问题,强化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功能。


4.强化制度创新。重视政策和法制环境的创造,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对科技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加强科技产业化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强军民结合,发挥国家科技政策和宏观科技管理制度的引导、规范和激励作用,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5.体现区域特色。针对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问题,强调因时因地制宜,使科技真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依靠科技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6.注重开放环境。科技规划研究和制定要有国际视野,制定过程中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特别是要注重吸纳专家的建议,使之成为全社会集思广益、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


记者:请您谈一谈在研究和制定规划过程中是怎样具体地实行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


石定环:根据温家宝总理关于规划工作要“发扬民主、集思广益、鼓励争鸣、科学决策”和“使科技规划的制定过程成为一个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的过程”的重要批示精神,我们在工作中实施了战略咨询、沟通协调和公众参与三大机制。


一是在规划战略研究专题设置方案、各专题战略研究报告、及在此基础上制定的规划纲要,都要分别委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科院进行战略咨询。同时,要请由21位专家组成的规划总体战略专家顾问组进行咨询。


二是在专题研究的过程中,始终强调办公室与专题组之间、专题组与专题组之间以及专题组与相关部门、行业之间的沟通协调。在加强办公室与专题组之间的沟通协调方面,设立了专题联络员制度和专题秘书制度;建立了专题每周日程预报送制度;建立了专题研究信息报送工作制度。截止2月6日,编印了规划《工作简报》131期,编印《战略研究动态》550余期。


加强了规划办公室与国务院各部门的沟通协调。规划办公室建立了包括60个部门的规划联络员制度,定期召开会议沟通情况,听取意见。先后组织邀请办公室成员单位以外的25个相关部门,分别听取了各专题组研究进展的汇报并发表了意见和建议。邀请了国家发改委一位负责人在集中研究期间做经济发展形势报告会。同时,规划办公室督促各专题,在战略研究的各个阶段都要开展与相关部门的交流沟通,并主动提供协助。


三是全面启动和实施了公众参与机制。按照国务院对规划办公室“公众参与工作整体部署方案”的批复,办公室积极开展了公众参与工作,包括:1)组织媒体宣传。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以及《?t望周刊》等几个主要报刊上开辟专栏,集中宣传报道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工作;中央电视台将规划工作纳入宣传报道计划并启动实施。2)开展公众调查。利用互联网收集信息,召开企业和高校座谈会和专家专访等形式,全面开展公众调查工作。分别在北京、天津、南京等地同企业界代表召开了3次座谈会。发放公众调查问卷3000份,覆盖北京、天津、上海、沈阳、南京、西安、成都等7个城市,回收问卷2500份。公众调查信息及时通过编辑《公众意见调查信息快报》发送到各专题组和相关部门。3)建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工作》网站。在网站设立了“公众网坛”和“规划动态”栏目,将我国科技发展中的一些重大战略问题在网站上公布,建立起规划工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界面。网站信息量已超过1000万字,各类注册用户超过3000人,访问量已超过41万人次。收集公众意见和建议800多条。4)推进专题与企业的交流。办公室邀请宝钢、中石化、联想和华为等企业负责人,与20个专题组的骨干研究人员进行了交流座谈。组织了相关专题组与中央大企业进行了座谈。协助有关专题对珠江三角洲的部分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


记者:请您谈一谈这次规划的研究和制定是怎样吸取国外先进经验的?


石定环:根据温家宝总理“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搞开放式的研究。这次规划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规划。整个规划要有国际视野”的指示精神,规划办公室努力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扩大规划及战略研究工作的国际开放性。


去年11月,成功举办了“走向2020年的中国科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国际论坛”。17名来自法国、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德国、意大利、英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联合国有关组织的知名科技战略专家、知名科学家和政府科技政要,20名海外华人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了论坛,温家宝总理亲切会见了参加会议的部分国外代表并进行了座谈。陈至立国务院委员在论坛开幕式上做了重要讲话,并与海外华人专家代表举行了座谈。各专题组的专家学者与国外代表,围绕世界各国的科技发展战略,世界科技发展的未来,中国未来科技发展战略、政策和重大领域的选择以及本次规划的制定等,进行了充分和广泛的交流,极大地拓展了规划战略研究的国际视野,收效颇丰,影响深远。举办这次国际论坛,作为中国政府将本次规划置于全球开放环境下的一项措施,得到了参与国的普遍好评。


通过驻外使(领)馆调动海外华人专家学者为制定规划献计献策。规划办公室委托我国驻英、法、德、俄、美、日等十五个国家使(领)馆,召开了海外留学人员规划工作座谈会,征询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组织各专题组专家参加国内举办的各种国际论坛。包括北京科博会电子商务等论坛,深圳高交会多国科技部长论坛、新材料技术论坛,上海工博会世界制造业科技发展战略座谈会及相关论坛等。其中,利用深圳高交会多国科技部长论坛,在深圳举办了“世界科技发展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主要有英国科技部长,俄罗斯工业与科技部副部长,前美国总统科技顾问,美国IDG总裁,埃及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以及美籍华人科学家丁肇中先生等。座谈会征求了各位外宾对我国本次规划及战略研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作为会议交流成果的一部分,规划办公室还组织了部分专题组的专家前往英国调研,开展了与制定科技规划相关的交流活动。


记者:您前面讲到规划的制定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您是否能简要的介绍一下规划研究和制定工作的具体进展情况?


石定环:专题战略研究工作于2003年8月16日正式启动以来,各专题组充分意识到承担的重大责任,本着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在专题启动后的半个月时间内,各专题就基本完成骨干研究队伍的组建,提出了专题研究方案。经过近6个月的紧张研究,20个专题的研究报告第三稿已经完成,专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些成果表现在: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科技的需求有了较全面、深入的分析,基本摸清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等领域中急需依靠科技解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一步认清了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和差距,对世界科技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未来我国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总体发展战略、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措施,以及各相关领域的科技发展战略、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等。这些成果,凝聚了20个专题组及广大科技界、经济界和管理界专家们近半年的劳动和心血,来之不易,为后面战略研究工作的继续深化、凝练以及圆满完成战略研究的任务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记者:这次规划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很有特色,成果也很显著,您能否介绍一下,您们在工作中最深的体会是什么?


石定环:本次规划是一个大规划。规划制定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规划及战略研究工作到目前能够进展顺利,我们认为,以下几点是重要因素: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领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把制定本次规划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国务院把这项工作做为本届政府要着力做好的一件大事。国务院专门成立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温家宝总理亲自担任组长,陈至立国务委员担任副组长,领导规划工作。这些都为规划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是各部门、各单位密切配合、大力协同。在规划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规划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办公室各成员单位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单位,本着对国家、对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团结一致、大力配合、相互协调,从而形成合力推动规划工作顺利进行。


三是有一支高水平的、结构合理的专家队伍。20个专题组集聚了一大批我国科技界、经济界和管理界的精英。他们当中,有的是长期工作在科技战线、为国家科技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老专家,他们经验丰富,具有战略眼光和把握全局的能力;有的是改革开放以后培养出来的青年科技英才,包括从海外学成归来的年轻学者,他们才思敏捷,思想活跃,对科技发展前沿十分敏感,创新意识强。正是这样一支老中青结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的高水平的专家队伍,为规划的科学决策奠定了强大基础。


四是实施战略咨询、沟通协调和公众参与三大机制。通过实施这三大机制,为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专家学者,以及广大公众参与这次规划工作开辟了渠道。这将有利于使规划工作的过程,成为统一科技界认识的过程,成为提高和统一全社会对科学和技术认识的过程,成为规划决策民主化的过程,从而为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铺平道路。


五是采取集中工作方式。前阶段的战略研究工作实践证明,不集中研究,战略研究就进展缓慢或停步不前;集中研究,则成效十分明显。没有一定时间的集中研究,规划战略研究工作取得现在的成果是不可能的。集中工作的组织方式,是历届规划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也是本次规划工作的最重要经验之一。(中国科技产业)

相关文章: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呼唤公众参与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华设立代表处
对科技中长期规划的思考与建议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国际论坛举行
聚焦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水利部总工刘宁:中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面临的问题及其思考
鹰潭市人民政府胡宪市长一行到红壤站考察工作
石元春:中长期规划中农业领域的四大战略解决四大问题
温家宝:认真实施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开创我国科技发展的新局面
中国十一五期间科学研发投入将占GDP百分之二
相关文章分页:  共 2 页 18 条记录 9 3[1][2]4 :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